行情好了,私募抢发,9月备案数量同比大增171%
原创
2025-10-10 17:53 星期五
财联社记者 吴雨其
①9月私募备案达1028只,同比大增171%;
②权益类策略占比近七成,备案热度领跑;
③量化产品占比超三成,头部机构集中备案。

财联社10月10日讯(记者 吴雨其)9月的私募备案节奏,仍在提速。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单月共有1028只私募证券产品完成备案,虽然较8月的1145只小幅回落,但同比2024年同期的379只,仍大幅增长171.24%。这也意味着在经历年中短暂观望后,私募机构的产品布局仍在提速,尤其是头部机构的备案攻势愈发密集。

“9月不拼备案,年底就没有排期。”有大型私募人士如此形容当下的发行窗口。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无论是量化机构的密集推新,还是传统管理人多策略备案的集中上报,都在释放一个明确信号——备案节奏背后,是私募对后市持审慎乐观预期下的主动占位。

在备案数量激增的同时,结构性分化趋势也愈发明显。量化策略产品在9月占比超过三成,股票类策略延续优势,而备案集中度则继续向百亿级管理人倾斜。在市场尚未全面爆发的阶段,行业已悄然进入“排兵布阵”的关键时期。

股票策略稳居主导,备案结构延续“权益热”主线

9月备案产品在策略分布上的结构性特征,依旧清晰指向权益类资产的主导地位。数据显示,9月备案的1028只产品中,股票策略产品数量高达668只,占比高达64.98%;其次为多资产策略,共备案155只,占比15.08%。债券策略和期货及衍生品策略紧随其后,分别为71只和69只,占比不到7%。组合基金与其他策略则相对小众。

image

从策略演化趋势来看,权益类策略的备案优势不仅延续,而且呈现出进一步分化的特征。一方面,在结构性行情主导市场风格的背景下,股票策略依靠在产业机会把握上的灵活性,依旧是机构配置的首选方向。另一方面,受益于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等政策支持方向的利好释放,股票型产品更易形成风口聚集效应,从而加速备案集中。

排排网集团旗下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李春瑜分析指出,随着“9·24”行情后权益市场赚钱效应逐步显现,以及政策面对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等领域的持续支持,股票策略在把握产业机遇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凸显,投资者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意愿回升,共同推动该类策略备案数量保持高位。

值得注意的是,多资产策略作为近年来不断受到机构关注的“全能型”配置工具,也在备案数量上保持一定热度。155只备案量虽不及股票策略,但在构建稳健型产品、应对不同市场波动路径中,承担着重要的缓冲与分散作用。业内人士表示,多资产策略的中性化、跨品类配置能力,使其具备在震荡环境中维持稳定回报的特质,未来或将成为中长期资金关注的新亮点。

量化产品备案活跃,占比超三成结构持续细化

除传统主观投资策略外,量化产品成为9月备案中最为亮眼的结构板块。数据显示,当月共有364只量化策略产品完成备案,占全部备案产品的35.41%。其中,股票策略下的量化多头类产品贡献最多,备案166只,占量化总数的45.60%;其次为股票市场中性策略69只,占比18.96%;期货策略中的量化CTA备案45只,占比12.36%。

从具体结构来看,本轮量化备案潮呈现出多点开花、策略差异化显著的特点。量化多头凭借算法模型在震荡市中高效捕捉结构性行情,成为多数机构优先布局的方向;而市场中性策略则通过系统性风险对冲满足低波动偏好需求,适配FOF、保险等稳健型资金;量化CTA则抓住大宗商品活跃期契机,成为跨品类配置中的重要补充力量。

在复合、多空、套利等二级策略中,财联社记者观察到,产品数量虽不高,但功能性与定制化特征日益明显。例如,多资产策略下的复合型量化产品备案30只,占比8.24%;而套利策略备案8只,尽管占比仅2.20%,但在特定资金需求场景下具有独特配置价值。

李春瑜表示,量化产品策略分化的背后,反映了市场对“收益性”与“稳健性”的双重追求。股票量化多头凭借算法优势,有效捕捉震荡上行市场中的结构性机会;股票市场中性策略通过对冲系统性风险,契合低波动偏好投资者的需求;量化CTA则受益于大宗商品市场活跃度提升,成为资产组合中分散风险的重要工具。

更值得关注的是,量化策略的活跃并未呈现“同质化”倾向,而是围绕不同波动偏好与资产类别演化出多元化路径。例如,债券策略中的转债交易策略(9只)、债券复合策略(2只)与纯债策略(1只),虽总量不高,却标志着量化手法在固收领域的进一步渗透;组合基金中的FOF量化产品(8只)则是当前基金投顾体系中重要的底层工具型产品。

image

一位沪上大型量化机构负责人表示,目前备案的量化产品多以策略模块化、信号叠加与风险因子控制为特征,不再拘泥于单一模型或因子逻辑。特别是在AI辅助选股、盘中调仓效率优化等维度,具备研发能力的头部私募正加速构建“量化2.0”体系,进一步扩大其在备案与发行端的领先优势。

头部机构强者恒强,备案量高度集中化

在产品备案火热的背后,行业集中化趋势愈发显著,头部私募已成为备案数量的绝对主力。数据显示,9月当月备案产品不少于5只的私募管理人共有27家,其中百亿以上管理规模的机构达到16家,占比高达59.26%;若将50亿以上规模机构纳入统计,头部机构占比进一步扩大至74.07%。

在备案数量上,利位私募以23只产品位列榜首,该机构以“主观+量化”混合投资模式为特色;其次为茂源量化(13只)、银叶投资(12只)等百亿级机构;明汯投资、博润银泰、进化论资产等百亿量化机构均完成10只以上备案,继续巩固其在产品线布局中的领先位置。

image

从投资模式来看,这27家机构中有15家为量化型管理人,占比达到55.56%。如茂源量化、明汯投资、顽岩资产、敦和资管等机构,几乎月月出现在备案活跃名单中,形成规模与频率的双重领先。

“备案的背后,是投研实力与品牌信誉的外在体现。”李春瑜认为,头部私募的备案优势本质上是资源集聚的体现。百亿级私募在投研实力、风控体系与品牌信誉方面更具竞争力,更易获得渠道与资金认可;同时,具备“主观+量化”或纯量化能力的头部机构能够通过策略迭代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相比之下,中小机构受制于募资能力与投研资源,备案规模难以与头部机构抗衡,进一步强化了行业集中趋势。

尤其是在当前市场逐步回暖的窗口期,头部机构通过高频备案快速推新,不仅在产品端实现占位,也为后续发行环节抢占了先发流量。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备案量的天花板将不在总量增长上,而是在机构间的分化加剧与结构优化上。头部机构在资金端与产品端形成双轮驱动,正拉开与腰部、尾部机构的竞争纵深。

收藏
24.5W
我要评论
图片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9450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