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联系方式
用户反馈
网站地图
帮助
首页
电报
话题
盯盘
VIP
FM
投研
下载
我的关注
引力波
7761关注
指时空弯曲中的涟漪,通过波的形式从辐射源向外传播,这种波以引力辐射的形式传输能量。
+ 关注
全部内容
2025-05-23 02:00
【中国科学家发现罕见掩食脉冲星】
财联社5月23日电,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韩金林研究员日前带领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发现了一个罕见的毫秒脉冲星,与伴星以3.6小时的周期相互绕转,且有六分之一的时间被伴星遮挡(即掩食,犹如日食或月食),这一发现对恒星演化理论、致密星吸积物理和双星合并的引力波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成果今天(23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
收藏
阅95.96W
评论
(0)
分享
(97)
微博
微信
2024-04-14 20:58 来自 科技日报
【我国科学家提出高频引力波探测新方案】
财联社4月14日电,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以及香港科技大学的科研人员在高频引力波探测方面提出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案。他们认为,具有磁层的太阳系行星,比如地球和木星等,可以被用作探测高频引力波信号的巨型探测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现有的低轨道地球卫星数据,行星磁层系统已经能够在广泛的频率范围内对高频引力波给出更强的限制,覆盖了大片之前未曾涉及的引力波频段。 (科技日报)
收藏
阅345.56W
评论
(0)
分享
(60)
微博
微信
2023-06-29 07:56
【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证据 相关研究达领先水平】
财联社6月29日电,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表明我国纳赫兹引力波研究与国际同步达到领先水平。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6月29日在我国天文学术期刊《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常进指出,纳赫兹引力波主要是为人类打开了观测宇宙的一个重要“窗口”,肯定会有许多物理上的重大发现。用纳赫兹引力波,科研人员可以研究宇宙的超大质量天体,像黑洞、超大质量黑洞,星系的形成、演化、合并,还有宇宙早期的结构等。这些都是天体物理的重大科学问题。
收藏
阅387.92W
评论
(2)
分享
(103)
微博
微信
2023-04-24 07:46
【迄今最重“薛定谔的猫”出现 有望催生更大更稳健量子比特】
财联社4月24日电,科学家迄今已设法让原子或分子同时身处两个位置——所谓“叠加”态,实现了“薛定谔的猫”效应。在一项最新研究中,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科学家让一个“体重”为16微克(质量为原子或分子的几十亿倍)的微小晶体处于两个振荡状态的叠加态,创建了迄今最重“薛定谔的猫”。该研究刊发于20日出版的《科学》杂志,有望催生更大更稳健的量子比特,并用于探测引力波或暗物质等。
收藏
阅323.64W
评论
(0)
分享
(72)
微博
微信
2021-07-07 07:25
【欧洲“爱因斯坦望远镜”开建有望】
财联社7月7日讯,欧洲物理学家此前提出,希望建造一座全新的巨型引力波天文台——爱因斯坦望远镜,以探测到更遥远时空的引力波,最近这一计划向前推进了一步。据美国《科学》杂志网站近日报道,负责向欧洲各国政府提供研究咨询的欧洲研究基础设施战略论坛(ESFRI)已将“身价”可能高达19亿欧元的爱因斯坦望远镜添加到其大型科学项目路线图中,科学家们希望此举能促进爱因斯坦望远镜最终建成。
收藏
阅387.08W
评论
(0)
分享
(41)
微博
微信
2021-07-07 07:23
【霍金黑洞面积定理首次观测证实】
财联社7月7日讯,1971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提出,黑洞的事件视界(任何东西都无法逃脱的边界)的面积永远不会减少,这就是著名的霍金黑洞面积定理。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官网近日报道,50年后,来自该机构以及其他大学的物理学家利用引力波探测器首次从观测上证实了这一定理,研究结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杂志。
收藏
阅372.11W
评论
(0)
分享
(56)
微博
微信
加载更多
热门话题推荐